#AI vs 创新药#
回答问题。
A. 可以。定投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2025年中国的AI和创新药领域,展现出了世界级的实力。
受到DeepSeek的驱动,AI应用的落地,科技有了突破。
AI智能科技突破的同时,重磅BD交易落地,出海得到认可,创新药的科技成果也得到了世界认可。
创新药密集获批上市、国产创新药闪耀ASCO国际舞台。
BD交易(Business Development,业务拓展)指的是医药企业对外合作。当国内的创新药企业对某个药物有一定的阶段性研发成果之后,就能转卖药物的后续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权益了。
提前收款、后续分成,这种创新药对外授权的变相出海模式(License-out),实现了风险分摊与价值变现,这是重点。比如三生、石药等创新药公司的大额 BD 交易订单,迅速提升了现金流的质量。
重磅BD的交易,也反映了中国创新药公司的极强研发实力,走向国际,得到认可,有着广阔出海前景。
政策方面,也对创新药科技领域越来越给力,比如,政策纠偏的“优化药品集采政策”与“支持创新药发展”。
随着研发持续突破,创新药在全球都有进展。
5月29日,国家药监局新闻中心一次性公布了11款创新药批准上市的公告,其中9款是国内自主研发。创新药从发现到临床试验再到批准上市,可达10年时间。像投资一样经历漫长栽培,收获果实满满。可见中国创新药有一定的实力。
5月30日的年会上,中国创新药亮相ASCO的数量创下历史新高,标志着中国创新药研发水平晋级全球第一梯队。
当海外市场成为创新药新的增长点,公司业绩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潜力,而且创新药板块受关税影响极小。
由于业绩成长,虽然创新药今年涨幅好,但是指数的PE由于业绩增长降至三四十倍。有些药企的业绩成长拐点出现。
比如百济的泽布替尼,还有传奇的CAR-T西达基奥仑赛,国产创新药在欧美日上市。比如信达的临床执行力超强,很多中国第一,又抢占到GLP1减肥药赛道。
现在百济和信达的估值基本上反映了当前产品线的价值,但未反映在研管线的价值。市销率5倍左右,中等水平。
如果论估值讲,创新药的估值远远比AI的几十倍、上百倍的低,但是科技行业,无论是AI科技还是医药科技,市盈率、市净率不准,市销率还凑合,最重要的是行业的长远发展,尤其是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巨头上市公司,业绩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银华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3551)$ $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