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交所政策分析:制度红利释放与市场预期重构
核心观点
2025年北交所政策红利进入密集释放期,制度优化、增量资金入场与行业政策共振,推动市场从“流动性修复”向“估值体系重构”迈进。
(1)政策红利:制度优化与增量资金双轮驱动
2024年“新国九条”出台后,北交所加速推进三项改革:
1. 上市路径优化:2025年4月新规允许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直接转板,上市审核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个月,2025年1-4月新增上市公司同比翻倍。
2.并购重组松绑:2024年8月《重组新规》允许企业定向增发股份支付对价,2025年一季度北交所并购交易额同比增长120%。
3.资金引入机制:2025年3月北证50ETF规模突破100亿元,公募基金持仓市值较2024年末增长24.45%至67.43亿元。
4.政策预期:对标纳斯达克的长期空间。截至2025年5月,北交所上市公司家数为266家,占A股总家数的5.2%,而纳斯达克中小企业占比达30%。政策文件明确“未来3年聚焦制度建设”,包括探索T+0交易、做市商扩容等,对标纳斯达克“高弹性、高流动性”特征。
(2)行业政策共振:新兴产业优先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北交所重点支持的机械设备、电力设备、人工智能等行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例如,2025年一季度北交所人工智能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12%,高于全市场平均水平。
二、同泰远见混合基金的特色和优势
$同泰远见混合A$ $同泰远见混合C$

作为采用量化策略的北交所基金,凭借其独特的投资框架与运作模式,展现出鲜明的差异化优势:
(1)“小而美”的灵活性与高仓位运作
1.规模优势驱动调仓敏捷性
基金规模较小,具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尤其在政策窗口期或流动性改善阶段,能够高效捕捉北交所个股的30%涨跌幅制度红利,实现高频调仓与收益捕捉。
2.长期高仓位运作强化收益弹性
股票仓位长期维持90%以上,通过最大化权益资产暴露,充分释放北交所硬科技赛道的成长弹性,在流动性改善周期中显著跑赢市场基准,近一年收益率60.51%,年内涨幅达41.60%。
(2)AI量化选股与“弹簧策略”的战术结合
1.AI多因子模型筛选优质标的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量化模型,综合“高成长+低估值”双因子动态筛选标的,重点聚焦深海科技、AI基建等工信部“新质生产力”政策支持的硬科技赛道,深度受益于产业政策催化。
2.独创“弹簧策略”增强波段收益
利用北交所个股30%涨跌幅机制,在转板预期升温、流动性释放等关键窗口期快速调仓,通过“压缩-反弹”机制捕捉短期爆发力,最大化政策脉冲带来的超额收益。
(3)硬科技重仓与政策红利的深度绑定
1.核心赛道布局契合国家战略
重仓AI基建(如智能算力设施),直接受益于工信部专项扶持政策及“溟渊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享受技术产业化加速带来的估值重塑。
2.业绩弹性的政策驱动特征
硬科技企业的高盈利增速预期与政策红利形成共振,叠加北交所流动性改善预期,成为交易型投资者布局政策窗口的利器。
(4)不限购与策略稀缺性
在北交所基金普遍限购的背景下,同泰远见凭借 “不限购+量化策略唯一性” 的双重优势,成为稀缺配置工具。其高换手率与量化模型的动态优化能力,为投资者提供了在北交所波动市场中兼顾进攻性与风险控制的解决方案。
总结:同泰远见通过“量化选股+高仓位+灵活调仓”三位一体策略,精准锁定北交所硬科技赛道的政策红利与流动性溢价,成为短期交易弹性与中长期产业趋势共振的典型代表。投资者可结合政策节点与市场回调周期,通过分批布局把握其策略优势。
风险提示:需注意北交所流动性仍处提升初期,建议逢回调分批布局,重点关注转板机制落地进度及企业盈利兑现能力。

#游戏板块异动拉升!行情逻辑是什么?# #算力领域重磅整合:海光拟合并中科曙光# #特朗普签令加速核能建设,推动核电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