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vs 创新药#
投教问题的正确答案A,定投是可以分散投资风险的。
首先需要提到的是,笔者涉足创新药投资虽然较晚,但依旧看好它接下来的表现。
其次就是对于创新药为什么会在今年启动以及大涨过后的创新药是否值得投资的疑问。
创新药为什么恰在2025年爆发问题,笔者查阅资料后发现,国产创新药真正步入正轨的时间是2021年8月,标志性事件是“荣昌生物”将一款ADC产品授权给美国一家专注癌症治疗药物开发的公司Seagen,这是国产创新药首次以天价BD方式真正出海。
随后,国产创新药BD模式越发成熟,2023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事件多达58起,首次出海数超过引进数。
也就是说,在2021年后,国产创新药的“海外BD模式”才真正迎来大发展。但是,2021年-2023年,只能算是“耕耘期”,因为,从“确认合作”到最后“资金到账”,往往要经历3年甚至更长时间。
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创新药行情在2025年爆发,核心驱动力正是前两年海外授权带来的收入,终于在财报中尘埃落定,引爆了这场“业绩兑现”行情。
那么创新药此番大涨之后,是否仍值得投资呢?
笔者觉得,从三个角度来衡量可以得出值得投资结论。
首先政策利好。笔者看了下,现在国家支持好药(创新药)的政策挺实在的,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1、审批准入更快:新药做实验等审批的时间比以前缩短不少(原来差不多两个月,现在试点地方一个月就能搞定)。
2、给企业研发动力:新药刚上市成本高,现在允许企业根据研发投入和药的实际效果先定个价,预留保护期让价格稳一稳。这样企业才能回本、赚钱,才有动力继续砸钱研发更好的药。
3、药品团购(集采)看重质量:国家主导的药品团购(集采)未来会更强调药品质量和安全,这实际上有助于国产创新药的发展,因为资源会更倾斜给真正有价值的好药。
4、全程支持护航: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整条线都想办法拆墙松绑、提供支。比如建立专门针对新药的特殊报销通道(丙类目录),助力国内好药打开国际市场。最终目标就是把中国从制药大国升级成制药强国。
总结而言,政策指向的是,使劲让好药更快上市、让好的企业能赚钱、报销有路可走(医保加商保)、打开更广的销路。让药企敢投钱、能持续,研发出真正治病救人的好药,老百姓能获得更好的治疗。
其次就是估值机会。经过前几年的大幅回撤,当前创新药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为例,目前指数PE为29.36,处于近五年的9.12%分位,即比90%的时候更便宜。
最后就是ETF操作上的优势,指数投资本身就避免了主动因素的干扰,且通过定投不仅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另在弹性较大,同时向上空间充足的指数上应用时,盈利效果往往也更好。
满足这一条件的,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是首推。该指数一者聚焦港股创新药,纯度高特点明显,再者相较A股创新药弹性也更大些。
因此,投资者选择该指数,跟踪这一指数的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便值得一看了。@银华基金


